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学术期刊如何做到“快速发表”

※发布时间:2020-8-10 10:25: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预印本平台在促进科学知识的快速与利用、帮助作者建立学术的优先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因缺少同行评议环节,导致部分低质量、科学性不强的研究被提前公开,对同行或可能会产生。所以,预印本并不是学术期刊未来实现快速发表的最佳选择。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时间8月2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7983401例,累计死亡病例687510例,82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和病毒赛跑”,不仅是科技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学术期刊快速发表高质量的科研提出了挑战。

  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日渐成为常态的形势下,中华医学会社社长、总编辑魏均民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介绍本土学术期刊如何“快速发表”科研文章。

  《中国科学报》:我们注意到,过去几个月,以medRxiv和bioRxiv为代表的预印本平台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科学研究的发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一种说法是,“向预印本敞抱的科学界大概不会回头。”你认为学术期刊是否应当选择预印本实现快速发表?

  魏均民:的确,预印本平台在促进科学知识快速与利用、帮助作者建立学术的优先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平台论文减少了同行评议环节,而直接在线上展示和,使论文刊出时间大大缩减。同时,问题也在这里未经同行评议就发表的论文往往会导致部分低质量、科学性不强的研究被提前公开,对同行或可能产生。

  我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确实就有少数所谓“研究”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给带来不良影响,最后被平台撤稿。所以,预印本并不是学术期刊未来实现快速发表的最佳选择。

  魏均民:虽然论文刊发速度一直是学术出版界追求的目标,但前提依然是要科研的可信性、科学性,通过同行评议论文的学术质量,这也是学术期刊有别于非学术期刊的主要特征。在不断学术不端事件的当下,加强同行评议对论文的审核把关,对减少学术不端事件的发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科学报》:在学术质量的前提下,提升论文发表速度,中华医学会社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以分享?

  魏均民:中华医学会社在2003年就要求系列开设“快速通道”栏目,并对该栏目论文制定了明确的遴选标准,对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等指标进行严格把关。有些期刊为了加强对论文质量的把关力度,增加了两个条件:一是前必须由两位同行专家推荐,其中一位可以是本单位的高级职称专家,另一位必须是外单位的专家;二是必须提供图书馆或情报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以研究的创新性。

  过去,我们曾经通过加急邮寄信件的方式送外审,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今天,出版流程可以压缩到几天内。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1月25日,《中华医学英文版》编辑部收到一篇发现和鉴定新冠病毒病原的论文,随即启动快速评审程序。1月27日该文新闻稿上线日,全文实现在线月中旬,我们在中华医学期刊网及时搭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号召相关期刊将拟发表的论文通过平台进行优先出版。截至6月底,平台发表的来自国内104种期刊经同行评议的文献突破1000篇,线万次。在出版速度和学术质量两个方面实现了完美结合。

  医学领域论文的作者很多是临床一线医生,这是当前医学领域学术出版的鲜明特点之一。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人才评价中“四唯”指挥棒的存在,临床医生发表论文多数是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的需要。用论文数量评价以临床工作为主的医务人员,必然会导致部分低质量论文出现,甚至滋生了剽窃、抄袭、造假、第三方代写代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破“四唯”文件,目的是逐步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医生的水平呢?2018年,我们在中国科协的资助下,建立了《中国临床案例数据库》,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免费提供临床医疗决策参考的同时,也希望病例库能成为评价基层医疗工作者能力的一项参考指标。临床医生只需要把自己治疗最成功、最有的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诊治经验及写成一篇文章,完整叙述出来提交给病例库,经过同行评议后即可在线发表。

  最近,数据库正在向广大医护人员征集新冠肺炎救治的典型病例,开通新冠病毒专题发布绿色通道,并以最快速度评审、发表,为医疗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多融合出版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手段对女人性饥渴的八大表现科研进行全方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出版效率的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带来出版范式的变革。例如,最近国际上兴起全新的“视频期刊”,主要形态就是视频,配以研究内容的文字表述。这样的期刊是完全数字化的,不再是实体纸质刊物。

  比如,2018年创刊的《中华心血管病(网络版)》是中华医学会第一本视频,它以音频和视频等全手段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创刊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