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2019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详情介绍与经验指导

※发布时间:2018-12-8 1:37: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

  上海财经大学的人文教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百年之久。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商业专修科开办时,就已经开设了文史哲类课程(国文、国语、中国通商史、伦理学),由柳诒征、王伯沆、顾实等国学大师主讲。1921年,南高师商科迁沪,由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发展至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在延续“南高学风”深厚的文史哲传统的同时,本校开始开设社会学类课程(社会学、劳工问题)。1930年,社会学与国文、近百年史、逻辑学共同成为全校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1932年,本校成为国立上海商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商科学府,同年开办新闻专修科,学制2年,拥有教授5人,培养学生100余人,出版学术期刊《报学》,并组建有新闻学会。1934年,新闻专修科拟升格为新闻学系,以《申报》编辑部主任、近代著名报人赵君豪为主任,因教育部门实行院系调整而停办。其后,尽管人文学科并未以院系的方式,但文史哲和新闻学、社会学等系列课程始终存在,奠定了百年上财深厚的人文基础。

  建国以后,国立上海商学院先后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相关人文学科师资被整合入教研组,经马列主义教研组、马克思主义教研室等阶段,逐渐发展成为思想理论教学部。60年代,学校建立普通课教研室,下设汉语教研组,其后发展成为基础部汉语教研室。2000年6月,学校决定以思想理论教学部和基础部汉语教研室为主体成立人文学院。12月12日,人文学院揭牌,是年起招收本科生。2006年4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获批成立。2011年5月,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人文学院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及其相关人员并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2015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并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分离。2016年6月,人文学院经济哲学系改制为哲学系。至2017年,人文学院下设5个系(哲学系、中文系、经济新闻系、经济社会学系、历史系)、1个中心(人文素质与艺术教育中心)、1个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和1个培训部。人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近60名,员2名,行政管理人员6名。有50余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29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学科点与科研俱全。先后建成经济新闻、经济社会学等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哲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哲学、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经济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新闻学、学、社会学、专门史等),覆盖哲学、经济学、、史学以及文学等五大学科门类。人文学院另有1个国家级学术组织机构(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2个省部级(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2个校级科研和团队(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和经济哲学科研创新研究团队),7个院级研究机构(中华儒商中心、人文素质与艺术教育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理论原创中心、数据财经新闻教研中心、人文讲坛和经济文化研究所)。

  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科二级教授,国务院特贴享受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课题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上海市哲学学科评议组。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哲学、哲学、文化哲学。1985年以来,在国内学术界提出的创新观点主要有:忧患意识论、历史转折论、非与经济理论、经济学的哲学传统、现代性逻辑预设的查审、货币化世界的哲学、金融危机的现象学解读、事件经济与事件文化等。

  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文科二级教授,国务院特贴享受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课题首席专家,首批国家社科优秀文库入选专家。现任上海财经大学重点研究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东南大学教授,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经济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13篇。

  上海市第六届党建研究理事会特邀研究员,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特聘教授,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特聘专家。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论文专著80余件,其中国家权威10余篇。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市委办级十余项。在教研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新提升国家凝聚力的径和方法;探索黑格尔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新问题,探新黑格尔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并提供解决危机的思。作为东方讲坛名师,深入20余大学所高校和10余个区县作百余场报告。

  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秘书长,国家文科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主任(常务),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经济哲学、《资本论》的哲学思想、生态哲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主持人。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8篇,代表性学术专著2部:《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马克思早期经济哲学思想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二、三等4项,上海市社联年度推介论文1篇。

  哲学博士、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总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哲学、经济伦理、企业伦理等。受商务印书馆委托翻译汉译名著多部并出版。

  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伦理学会理事、上海伦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经济伦理学、企业伦理学研究。1992年-199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2006年3月,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于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本特利大学(Bentley Univercity)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

  原上海财经大学党委,教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逻辑学会会长。 简历 1982年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并留华东师范大学工作。1988年2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1991年8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1993年2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4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2004年7月起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学术专长: 形式逻辑、逻辑史, 在形式逻辑、逻辑史、哲学等领域或参与完成论著二十余篇(本)。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理论原创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原创》主编。兼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只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学、文学、美学、文化哲学、伦理学等。建立了在全国理论界独树一帜的打通文、史、哲的否定主义理论。理论影响力延续数十年,科研社会评价、引用论文800篇以上,其“穿越现实”、“独象”等观念和方法不仅被一些学者运用于哲学和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也在理科、工科、建筑等领域被一些学者有所运用。A类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文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专业为中国文学史。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文化哲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在《周易》、《诗经》、诗歌史诸领域。

  文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任复旦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明代文学学会理事、《儒林外史》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是明清小说、古代文论,尤其致力于“中国写人学”构建与研究,力求激活传统写人话语,推动学术范式向本土化、自主性转型,出版《中国小说写人研究》(三联书店2015年版);同时致力于“中国叙事学”研究,出版《传奇小说与话本小说叙事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上海书店2009年版)、《元明小说叙事形态与世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现正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重大项目各1项;已经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日本大阪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2016年度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特任准教授。主要获:教育部社科优秀著作三等、上海市社科著作一等(集体)、教育部国家级教学二等、上海市教学一等。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在研国家社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研究领域:唐宋文学、古代文章学、禅文化。

  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主任,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子藏》编纂委员会委员,著有《张觉述作集》系列。主要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文字音韵训诂学、诸子百家学说、古文献研究方法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社会学术任职主要有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先后到美、日、韩、马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研究方向主要为史学史及史学理论、中国文化思想史、徽学等。独著和合著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中国现代史》、《明清史》和《教育史》全文转载12篇。获省部级社科一等(重要参与者)、二等和三等各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教研项目5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制度史 ,于雍正朝研究较多,代表性著作《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代表性论文有《雍正帝整饬福建粮仓与吏治》(《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台北,21卷4期,2009)、《雍正年间的邪术》(《二十一世纪》,,2002年12月号)、《雍正帝选官人事权》(《学报》,新竹,新33卷第2期,2003)、《雍正反的极限》(《江汉论坛》2004年4期)、《嘉庆朝引见文官分析》(《北学》第19辑,2015)等。

  历史学教授盛邦和,国务院特贴享受者,博士生导师,初期国培养的第一代史学博士。曾留学日本多年。全国日本史学会思想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首届),上海史学会理事,上海中日学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上海日本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历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东京大学国际关系论研究室外国人研究员,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日比较文化史、东亚文化与现代化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人才支持项目。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学概论》,参著教育部研究生教学推荐用书《当代新闻》(第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新闻理论、新闻业务。

  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自然研究会复杂性科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社区发展学会理事等。国内较早提出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经济社会学。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传承人。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人文素质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大学生艺术团上海财经大学民乐团艺术指导。领衔的校大学生民乐团队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

  国内著名歌唱家徐润涛,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歌剧院签约演员。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艺术团建设和大型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专职教师。青岛奥帆赛主题歌演唱、者,“第41届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金获得者,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男高音领唱,市核心领导带队的春节慰问演出团重要。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人文素质艺术教育中心。负责指导的校大学生合唱团、歌剧团、话剧团、舞蹈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中多次获金和优秀组织。

  (3)2003年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束了上海财经大学乃至全国财经类院校无哲学学科博士点的历史;

  (4)2007年,《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实质及根本要求》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结束了我校无国家重大课题的历史;

  (5)2007年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获批,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学院发展进入国家平台;

  (6)2008年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哲学学科)获批,使我校在原有三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文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

  (10)2012年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成立,会长及研究会办公机构常设在人文学院,标志着我校经济哲学研究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军地位。

  近年来,全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评论》、《历史研究》、《哲学动态》、《文学遗产》、《学术月刊》、《》、《日报》等国家级权威出版物刊发学术论文109篇;在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30余篇;出版专著87余部;承担国家级、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纵向课题50余项,横向课题21余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项目1项。获“五个一”工程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一、二、三等46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著作1部。2004年以来,学院和校现代经济哲学研究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社、哲学研究社联合举办了“全国货币哲学高级研讨会”、“全国资本哲学高级研讨会”、“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院社会学系与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国际经验与上海选择”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国内极具反响。

  学院积极与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机会开展广泛的学术合作交流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聘请世界知名专家提供学院特聘教授,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各类校际交流项目以及国家留基委的“三个一工程”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先说一下专业书吧,我看过游国恩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和袁行霈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后期我在复试的时候又大致看了一下章培恒 骆玉明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新著》,我主要看的是袁本的,第一遍就那样看了一遍,第二遍是仔细地看了一遍并做了笔记,如果可以的话我袁本是要看三遍的,其他版本辅助一下,后期我用的是齐鲁书社的一个习题集配合我做的笔记背的,最好不要只依赖习题集,我觉得不是很全,今年考的西游记的那个论述题习题集上就没有,而袁本上有很详细的介绍,文学史大概就这些,多看论文多,以袁本为主。对了还有真题也很重要,真题中有很多题都找不到答案,需要自己找论文看,我当时还打印了很多论文,这样可以拓宽思。

  文学评论的话主要考的是文学评论写作和九大,文学评论写作的话是要多练的,练完最好找懂的人看一下,我当时练过好多次,真题上的差不多都练了一下,有几篇老师说我写的好的我都还留着,我记得里边有一个苏轼的《琴诗》还是有难度的,其他的练多了也就有自己的套了。九大我当时也是买了两个学姐的笔记,看了王先霈的《文学导引》和朱立元的《当代文艺理论》(这个名字我忘了不确定是不是这个)结合自己的阅读把学姐的资料整合补充了一下,不过今年挺奇怪的,考纲上写了考九大但是最后没考,我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不过还是准备一下以防万一。还有《文学理论》也要看一下,知道的多了到时候自然就能答得出来,多看一些还是有好处的。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