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学子论文]新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联姻

※发布时间:2017-8-30 23:03: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随着越来越多的以数字特效为主要视觉效果的影片在全球热映并屡创票房奇迹,数字特效制作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电影行业的高度关注。而当今国内的电影行业也越来越注重影视特效与电影艺术的结合。本文从软硬件两方面,硬件方面是指特技软件即工具,软件方面是指操作工具的特技人才,分析中国特效电影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有所借鉴意义,来展望中国数字特技电影的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步入了了数字技术时代,数字特技的加盟,极大地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之后的第三次大变革。数字技术解放了电影创作人的想象力,以前苦于有想法但不能展现的科幻世界、灾难场景、三维动画等场景由此成为可能。经过魔术般的数字技术处理,电影影像成为一种“真实的谎言”。但是我国的数字影视制作起步比较晚,在特技软件和CG人才等多方面条件均与国际最高水平相差甚远,但是《无极》、《大地震》以及《龙门飞甲》等特效的出现也说明了中国的电影人的数字电影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影视后期制作拥有神奇的魔力,强势进军电影行业的今天,只怕你想不到,不怕你做不到,后期制作对电影的作用可谓是无穷大。影视后期制作对电影的作用笼统地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画面的处理;二是特殊效果的创造。面画的处理就相当于给影片化妆,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而影片中特殊效果的创造是为了打造视听奇观,满足观众的视听享受。

  数字影像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摄影机实拍的画面或电脑生成的画面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产生影片需要的新图像。包括对画面色彩的处理、对合成画面的质感处理,对画面的变形处理[1]。达到感官审美的要求。

  没有经过后期画面的处理,电影就相当于素颜上镜。演员需要化妆后才能上镜,那么电影也要经过包装后才能大胆自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现在的观众都追求影片的整体美感,唯美的画面是打动受众掏钱上电影院观看影片的第一步。

  谈到对电影画面的处理必须提到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rmediate,或简称DI),它被称为电影制作的“光色特快”。它其实就是一个用数字形式来对拍摄的电影素材进行影调、色彩、特效、字幕等后期处理的过程,它是处于拍摄和出片之间的,所以称之为数字中间片[2]。

  DI工艺它以细微和复杂的方式调节影片整体的亮度和色彩,处理后的影片内容可以更好的呈现给观众。《失恋33天》虽然不是好莱坞样式的感官盛宴,但观看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创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追求影片的视觉效果。影片高档的外部包装体现在拥有大量细腻而丰富的字幕设计;精致的后期数字影像处理,通过整体的数字配光调色,让影片呈现出一种低反差、低饱和度的令人舒适的视觉特征;所有这些细节的处理造就了一部国产小成本生活片所能到达的视听效果的极致体验[3]。

  观众观看的电影多了,纯自然的画面效果很显然已经牵绊不住观众的眼球了。然而影视制作中特殊效果的创造,又重新激活了观众的感官细胞。

  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CGI)是指完全由计算机创造和生成的影像,包括计算机图像和三维动画。无需摄影机的介入,利用计算机虚拟三维场景和角色的制作的生成过程。也称为计算机图形(Computer Graphics)技术,简称 GGI 技术[1]。因此可以说“拍电影”的说法己不能成立,确切地说,是通过计算机工作“做电影”。

  观赏时观众并不需要绝对的真实,但又要求以真实的为基础的“再现”。而再现分为虚拟的真实和虚拟的非真实。虚拟的真实是指仿真实的物质或超真实的物质;虚拟的非真实是指非真实的物质或不存在的物质[4]。在电影作品中,为了使观众相信电影里虚幻的世界,为了假得真实,需要制作非常逼真的或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元素,而这类元素的创立,影视后期特效无可替代。

  除了实拍的部分,高科技的电影造型,其大部分的造型素材,是利用计算机生成技术完成的,是一种虚拟造型。虚拟造型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是一种真实发生但实际创作过程中又无法直接表现的场景。如实现某些人物动作或展现重大的灾难场面等,这种造型是我们认为在“现实”中发生过的事情或是可能发生的。

  在这种半实半虚的造型里,数字影像合成技术起主导作用。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的软硬件中,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创造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5]。

  加上键控技术,蓝屏或绿屏实拍的画面与电脑制作的3D虚拟场景实现无缝结合,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如果想要一个人赴汤蹈火,只需让演员在虚拟演播室表演痛苦的动作,应用抠像技术与合成技术就能实现人在大火中的画面。又比如在电影《》中,成龙和金喜善在如梦般的秦王陵中飞翔,周围全是悬崖峭壁,他们的这个场景其实是在绿屏的摄影棚拍摄的,可是电影里呈现给观众的却是这番神奇的景象。同样的道理这也是通过合成画面的特效所达到的,创造出一种虚拟场景,然后将演员们的表演“嫁接”过去。电影特效的本质,说到底,是一种“以假乱线. 虚拟的非真实

  是一种不可能发生或我们不能看到的景象。它可以摆脱时代、等因素,可以代替真人完成难以完成的表演工作,可以表现虚幻的形象,也可以表现的和将要可能出现的形象[6]。

  在电脑进军影视界之后,最让观众感到兴奋的就莫过于由电脑制作产生的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虚拟角色了。《阿凡达》创造了身高3米,通体蓝色发光带有花纹,身后有条长尾巴,耳朵尖尖的纯CG角色——纳美人。

  动作捕捉技术使得《魔戒》中的咕噜姆能够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然而,动作捕捉技术只能解决肢体动作的捕捉问题,却无法从演员的表演中获得真实的表情。然而《阿凡达》中的CG角色是有着强烈人类感情的角色,卡梅隆为此研发了一套全新的表情捕捉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面部捕捉头戴设备(Facial Capture Head Rig)。该设备是一款特制的安装了微缩高清摄像头的帽子,这些摄像头距离演员面部很近。演员在表演前,在其面部涂抹绿色的点,再将点与CG角色面部的相应进行绑定。演员表演时,摄像头将会采集其面部的微表情变化以及眼球运动,最后将采集到的信息输入数据库当中存储起来[7]。在这套高端系统的帮助下动画师能够轻松地将表情捕捉的数据高精度地赋予在CG角色面部,最终完成角色表情的制作。表情捕捉技术可以让CG角色真正地活起来。而表情捕捉技术国内的电影行业目前为止还没有掌握。

  卡梅隆意识到了不仅可以为《阿凡达》制作CG角色也可以制作CG。《阿凡达》首先是自然的虚构,如果没有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也就没有潘多拉星球上美轮美奂的自然奇观。

  潘多拉星球的全部都是虚拟的。2006《阿凡达》创造团队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创建电影里需要角色、武器装备、植物等,制作所需的全部模型都是用Maya创建的,动作捕捉时再通过Motion Builder处理。数字角色模型创建完以后,团队就开始进行动画绑定,然后给所有物体都设置动画。其实任何三维作品的问世都凝聚着幕后的工作人员的心血,荧幕上角色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经过反复的琢磨后形成大致的底稿,艺术家们再根据底稿建模,然后在电脑中为模型赋予一定的运动,最后渲染输出。一个虚拟的数字演员就诞生了[8]。

  从电影的人物、场景,到电影具体的效果、细节,可以说电脑特技在电影的制作中是不可或缺的。电影和电脑特技两者的紧密的结合,才会创造出银幕上前所未有的电影奇迹。然而这些特殊效果的创作是通过软硬件两方面的完美配合才得以实现的,硬件方面是指特技软件即工具,软件方面是指操作工具的特技人才。而恰恰我们中国特效落后于世界水平的原因就在于此两方面的欠缺。

  吴英案中案开庭微博女王争夺战刷卡手续费下调高息集资马拉松选手死亡模特假冒警花丰田中国更名 乱罚款公务车武汉扔中超亚冠四席营养餐缺斤短两航母style范冰冰 章子怡酒鬼酒暂停产

  推荐:

  

关键词:电影艺术论文
相关阅读